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不寒而栗。
联合国农粮组织多次发出警告,受疫情和蝗灾影响,全球或出现粮食危机。与此同时,多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
埃及停止出口豆类产品;
越南暂停签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约;
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土豆、红萝卜;
其他粮食出口国也保持观望,随时调整出口政策......
据统计:中国人口占世界1/5,耕地面积却不到世界的1/10。每天,中国人消耗177万吨粮食。如果用中型货车运输,首尾相连相当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
2018年中国进口粮食1.08亿吨,仍是全球最大进口国!
按照海关公开的数据,2018年中国进口的谷物及谷物粉达到了2046.9万吨,进口的大豆达到了8803.1万吨,合计进口的粮食总量达到了1.085亿吨,继续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2019年中国粮食供给及进口现状:粮食产量6.64亿吨,进口1.06亿吨。
我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需求量大,一部分由本国生产供给,另一部分大量从国外进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60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97万公顷。
中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40万公顷
城市化和工业化不仅让大量农村人口进城,也在改变着土地用途。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严控耕地红线,但开放商占用耕地建房的情况依然存在。
耕地面积不断在减少,人口压力却越来越大,谁都不想做粮食进口国,但现实的隐患却摆在眼前。
中国人在国外种粮,运回中国也算进口
这一点很多人忽视。由于我国人均耕地少,而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地广人稀,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双方一拍即合。
俄罗斯远东地区曾主动提出可向中国企业或个人出租100万公顷的土地,用于农业开发,期盼中国人可以帮助他们把荒地变良田;而对于中国企业或者农民来说,那里有大片的适合机械化的肥沃黑土,也值得去国外淘金。
中国企业或个人在国外种植的粮食成熟后,运回国内,也是属于进口的。所以大量进口国外粮食,也有中国人自己种的一份。
我国的进口粮食主要被饲料加工所消耗
目前我国进口的粮食,其实只有少部分是用于食用的,大部分是用于加工,特别是饲料加工。以大豆为例,进口大豆当中,用于生产豆粕的比重占总量的75%到80%。
而少量用于食用的进口粮食,主要也是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比如说泰国香米。
六亿中国农民干不过280万美国农民
6.7亿<280万,农民人数多却是粮食进口第一大国?
中国农业人口为6.7亿,占到了就业总人口的40%以上;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仅为280万,占就业总人口的2%以下。
但在农业人口远远小于中国的情况下,美国却是粮食出口大国,而且一个国家的粮食出口总量就占了世界的一半。为什么6.7亿干不过280万?当然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技术和土地制度的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国家一定要进行农村土地改革,花了前后10年时间进行大规模的土地确权,为全国范围的土地流转打下基础。
因为只有土地流转后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经营,粮食生产效率成倍提升之后,再来谈粮食安全的问题,我们才更有底气。
疫情期间对于白酒生产企业的影响
2020年,对于酒水行业来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确诊病例已经破二百万,让人揪心。
兴盛丰作为白酒生产企业,尽管受疫情影响,复工日期一再延期,除企业酿酒生产原料(玉米、小麦、糯米、大豆、高粱等)成本上涨外,人工、运输等成本的也在逐步上涨。
但企业坚信,我国有能力有底气应对可能到来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带来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